首页 资讯 正文

宁夏枸杞产业正式应用生物防治技术

体育正文 103 0

宁夏枸杞产业正式应用生物防治技术

宁夏枸杞产业正式应用生物防治技术

来源:宁夏日报(rìbào)客户端 原标题: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 | 宁夏“以虫治虫(yǐchóngzhìchóng)”开先河!撬动枸杞产业全链条升级(shēngjí) 6月15日,贺兰山下的(de)(de)百瑞源殷红子熟枸杞庄园内,鲜红的枸杞果挂满枝头。随着一声清脆的锣响,枸杞采摘季正式开启。与此同时,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向峰将一盒藏有(cángyǒu)粗脊蚜茧蜂的麦苗,轻轻放置(fàngzhì)于枸杞树根下。这一举措标志(biāozhì)着“以虫治虫”生物防治技术在宁夏枸杞产业的正式应用。 枸杞是宁夏(níngxià)独具特色的“红色(hóngsè)名片”,但因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,蚜虫、蓟马等小型害虫(hàichóng)常年滋生,防治难度极大。近年来,随着气候变迁和种植模式调整,害虫的抗药性(kàngyàoxìng)显著增强。宁夏枸杞生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平晋博士介绍,安全有效的防治手段已(yǐ)成为种植者最头疼的问题。 2021年,宁夏农林科学院(kēxuéyuàn)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何嘉团队锚定(máodìng)枸杞蚜虫(yáchóng)的优势天敌——粗脊蚜茧蜂,在百瑞源基地开展试验,历经近3年研究,数据显示,粗脊蚜茧蜂对(duì)蚜虫的防治效果超过80%,且对棉蚜、桃蚜等其他作物害虫同样有效。 为推动这一技术落地,2024年11月,百瑞源成立宁夏首家天敌(tiāndí)公司——宁夏枸杞生防科技有限公司。宁夏农林科学院天敌昆虫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以“技术入股”的(de)形式,达成合作协议,实现“科研团队+企业(qǐyè)”的紧密联动(liándòng)。同年12月17日,总投资1013万元、面积3200平方米的宁夏有害生物生防天敌扩繁(kuòfán)基地,在(zài)百瑞源殷红子熟枸杞庄园建成(jiànchéng)。该基地是农业农村部植物保护提升项目,集天敌扩繁、储存、运输、释放等功能于(yú)一体,填补了宁夏天敌昆虫产业化生产的空白。 “一只粗脊蚜茧蜂可寄生200多头蚜虫,但人工扩繁仍需攻克多道技术难关。”刘平晋介绍,历经(lìjīng)多年攻关,百瑞源联合宁夏农林科学院植保所何嘉团队,成功开发出“效果(xiàoguǒ)好、用得起”的天敌产品。目前,基地(jīdì)已试产(shìchǎn)并投放第一批160万头粗脊蚜茧蜂,覆盖(fùgài)百瑞源贺兰山基地、周边地区及区外蔬菜大棚。今年,首次规模化生产(shēngchǎn)的1600万头粗脊蚜茧蜂正在繁育,目标覆盖1万亩枸杞种植基地。 据测算(cèsuàn),天敌扩繁基地全面投用后,具备年产2亿头粗脊蚜茧蜂和60亿头捕食螨的产能,可覆盖10万亩农作物害虫防治。这一(zhèyī)技术将重点服务贺兰山东麓的枸杞产业,也可应用于葡萄等经果林(guǒlín),并辐射银川、石嘴山等地的设施瓜菜与(yǔ)农田种植区。 “百瑞源‘以虫治虫’的(de)模式开启了生物防治的先河,为宁夏高品质枸杞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。”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闫亚美(yàměi)表示,宁夏枸杞产业正以粗脊(jí)蚜茧蜂防治枸杞蚜虫技术为切入点,撬动枸杞产业从种植到市场的全(quán)链条升级,让这颗“红色(hóngsè)果实”在科技赋能下,正以更(gèng)绿色、更安全的姿态,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餐桌。(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若英 文/图)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(yìngyòng)市场下载(xiàzài)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(kě)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(tóusù)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(zhuǎnzǎi)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宁夏枸杞产业正式应用生物防治技术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